首页 > 党群文化 > 创新论坛
云卷云舒松为骨,风起风行士无双 ——读《云卷云舒:黄士松传》有感
作者:,日期:2022-04-22
  感谢“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抢救性地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将老一辈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记录下来。这项采集工作不仅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更为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1920年,黄士松先生出生在美丽的城市——浙江金华。童年时做风筝,中学时参加演讲比赛,高中时发挥自身特长通过教唱歌曲、演出戏剧、演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抗日,从童年到高中时期处处彰显着黄先生的才华。面对日寇飞机的轰炸,黄先生心情十分沉重。从小喜欢风筝的热血青年萌生了要为祖国造飞机的想法,满怀科技救国雄心壮志的他决定投身航空。1938年11月,黄士松先生如愿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而当时的中国战火纷飞,黄先生和同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赶到了学校(位于柏溪)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在柏溪的第二学期, 他在画图作业时不小心被锋利的笔尖刺破了手指,由于没有在意,最后引发感染。校医帮他剖开伤口排出脓液,但是因为感染严重连骨头都跟着烂掉了一段。这件事引起他深刻的思考和自责:这样的手连机械操作都不方便,又怎么能给国家造飞机呢?他不得不接受建议转到了理学院地理系学气象,从此一生与“气象”结缘。
  在黄士松先生的学术生涯中,曾受到竺可桢和涂长望两位大师的指导。黄士松正式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台风与中国天气》是经竺可桢先生亲自修改后发表在《气象学报》的;涂长望先生指导他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夏季风之进退》。在学术上,黄先生从两位大师那里不仅得到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大师的治学思想和方法。1945年黄先生到美国深造,主要受到当时国际气象界著名的挪威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熏陶。黄先生的导师皮叶克尼斯是挪威学派,率先研究了大规模波动中的三度空间结构,这对黄先生的影响十分深刻。在日后教学和编写天气学讲义时,他坚持从高空环流形势讲起,再联系到低层和地面天气系统。包括后来在大气环流、大气中角动量、能量传输、江淮气旋、暴雨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都受到导师的影响。芝加哥学派的鼻祖罗斯贝的西风急流和高空长波理论在黄先生日后的研究和教学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罗斯贝提出的高空主导的三维大气环流模式和理念对黄先生学术观点的形成影响也很大。
  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际,黄士松先生在UCLA的博士学位初试刚刚通过。国家建设急需优秀人才,南京大学校长潘菽教授亲笔签署聘书,邀他回国任教。凭着对祖国的深沉的热爱,他毅然舍弃博士学位,1951年2月离美回国,到南京大学气象系任教。回国后,黄士松先生一直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为我国气象事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任教期间,先后讲授过《天气学》、《动力气象学》、《中长期天气预报》、《大气环流》等课程,并撰写出《天气学》讲义和我国第一部《大气环流》讲义。他不仅是一位学术造诣很深的学者,更是一位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在学术研究上,他从不以导师傲居,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他总是虚心听取,并和大家一起讨论磋商。他那治学严谨、平易近人的优秀品德和作风,深深感染了他的学生,受到大家由衷的尊敬和爱戴。
  黄士松先生从事气象事业长达六十年,在副热带高压变动规律、大气环流形成机理、暴雨台风灾害性天气过程以及东亚夏季风体系结构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成果卓著。六十载的风云变幻里,他用热爱和付出,与风共舞出一部生命的华章。
  黄士松先生为我国气象事业奋斗了一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我国大气科学发展和青年人才成长。黄士松先生正直无私、胸怀坦荡、淡泊名利、乐观向上,对青年人才和学生成长十分关怀,深受大家爱戴和敬仰。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时刻关心国家发展大事。他的杰出贡献、高尚品格、精彩人生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而通过学习本书,先生的创新思想、自由思想、致用思想和系统思想都令我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表面第二党支部 董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