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一期工程“景观设计及建筑色彩设计方案”通过评审
2006年4月12日上午,我所举行园区建设一期工程“景观设计及建筑色彩设计方案评审会”,会议由崔平所长主持。
评审会邀请了院基建局、宁波市规划局、园林局以及镇海区规划局等单位的9名专家参加评审工作。中国杭州美术学院的宋建明副院长及周刚教授分别介绍了建筑色彩及景观设计方案。在听取设计单位介绍后,评审专家对两个方案进行了评定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方案可行,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景观设计简介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东临庄市路,南接临江路,总规划用地5.9万余平方米,属科技文化园地。一期工程景观设计方案力求体现科学院的文化内涵和科学精神。
在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强调景观与科学之精神的融合,体现简约、大气、厚重之美,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对人性化工作环境的关注,让科学走出实验楼,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户外交流、畅谈中促进科学的发展。在设计中追求科学理性主义的同时,却更多的融入了艺术的思维,赋予园区欢快、浪漫的色彩,成为释放科学紧张工作的重要场所。最终的园林景观将不仅是简单的绿化环境,呈现的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工作状态或是一种视觉艺术。设计通过分析建筑布局的特点以及场地的现状,并试图寻找基地内在的特征和规律,过程中因此引用了九宫格的概念并发展至形成控制园区的基本骨架,进而通过两条轴线连接四个景观核心区域,并以主入口和中心广场为视觉方向辐射周边景观,此外,艺术化的庭院设计却很好的丰富了园区的景观空间。
主入口设计充分考虑人行与车行的关系以及传达室的管理因素,形成了包括入口标识景观、传达室建筑景观以及广场区树阵景观。入口标识采用艺术的手法对石质标识进行处理;表现为一种未完成的雕刻效果,并以此表达了人类对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本身永无止境的规律。
中心广场作为整个园区核心景观,通过对广场竖向关系的处理和自然式水体的塑造,综合了视线以及道路关系,形成集形象、休闲、活动、观赏、交流为一体的视觉中心景观,广场的铺装变化,景石的点缀,植物景观的多层次种植以及中心叠泉景观均为广场增添了艺术的魅力;中心水景则通过驳岸的处理,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水上花池的造景来烘托建筑物,丰富广场空间效果。
水体景观的处理根据对园区现状场地的分析,区域内地下水水位较高,经过布局设计宜形成自然式水体景观。驳岸设计简洁而富有变化硬质亲水石阶收边与砾石收边相结合,并适当点缀自然石柔和硬质边界。水深由四周向湖中变深,最深处可至1.5M。水景挖掘地土方可以用于园区台地景观地塑造,控制了土方地平衡也丰富了园区竖向关系;水景周边适当种植水生植物,有利于水质地净化和驳岸地景观效果。
休闲交流庭院地设计主要通过堆土、置石、点缀艺术品,种植小型乔木营造亲切、舒缓地庭院空间,便于员工早晚休闲、交流、观赏之用。其与食堂一侧布局了一处小型广场,成为员工户外用餐、交流地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