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文化 > 专题活动 > 三严三实 > 学习交流
践行“三严三实”,做好研究生导师
——动力锂电工程实验室 刘兆平
作者:,日期:2015-08-0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践行“三严三实”。这与研究生导师有什么关系?研究生导师,其实就是个领导,是研究生的领导,导师通常是研究员/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三严三实”里面的内容,作为科研工作者,职业本来的面目就应该是这样的。因此,作为科研导师,践行三严三实,是必须的!科研导师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通过“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去加强导师的作风建设,是每一个科研单位、高校需要认真做的事情,宁波材料所也是不例外的。下面首先谈谈导师不严不实的主要问题和表现。 

  首先是修身不严。国外刚回来的导师最容易出现问题是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的问题。因为在国外时间长了,对这个东西不太在意了。甚至有一些回国了,对中国的东西怎么也看不惯,整天批判,说国家乱,很多领导贪腐或者怎么回事,不讲自己怎么回事,总觉得西方的好,某种意义就是修身不严的表现。可能有的人反驳,我就是西方的价值观怎么样的。西方价值观应该是很好的,有人说是普世价值观。但是它不完全适合中国,为什么我们国家今天还能够这个样子,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如果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会一塌糊涂,乱到没法做科研、做导师,可能只能做走狗、汉奸,靠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来生存,毫无疑问,大家想想过去有多少人是这么干的?我经常从海外回来的研究员那里,听到这个这不行那不好,且较为强烈地这么认为,这就是修身不够的一个问题。有人说“我又不是党员”,我不信马克思主义。然而,有些人固然不是党员,但是导师,是领了国家薪水的人员,要么就把薪水丢了。不领薪水白干,但还是利用国家资源在做事情。而且培养的是国家建设与发展事业的接班人。看看从国外毅然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的老一辈科学家,就知道我们这一辈导师们多数还是修身不够的。 

  第二是用权不严。主要表现是不遵守规则,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等等。违多少规、违多大规,很难说,但或多或少肯定有。有些违规的事情是因为不知道规则怎么回事,以为做对了,实际上做错了。用权不严中,最普遍可能是不尊重学生。总觉得学生的不是,而自己很高尚,这个可能很多导师是这个毛病,有的还会跳起来骂的,这就是导师用权不严。回想一下,当时你当学生时导师怎么对你的?在研究生复试、奖项评定、评优的公正性也有问题,比如给喜欢的、亲近的人选打钩,跟自己有点过节的就给叉。还有一些用特别的技巧,比如给自己中意的打个绝对高分,给其他人都打个低分。 

  再就是律已不严。我听到很多研究员都想发财,甚至有些表露出明显贪财的感觉。研究员要发财靠工资不行,只能靠绩效、劳务费,有些人给自己发劳务费,或者变相发劳务费。在绩效分配时严重不公,或者严重偏向自己。还有就是存在奉献精神不够的问题,指导研究生比较少,或者很少,招是招进来了,跟放羊一样。 

  有诸多不严,就会诸多不实,谋事不实创业不实做人不实。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研究生对选导师的看法,如下:“导师太强势,口碑差,光想钱,自己不喜欢怎么办?”、“导师很年轻,没实力,我该不该跟着她?”、“两个人一个是院长一个是主任,院长强势,系主任和蔼,该选谁?”大家看看,研究生是怎么看导师的。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这样奉劝新生:“如果智力超群,心态好,可以尝试选牛人,但是相对来说是变态的导师;比较年轻的导师尽量绕道;选导师最重要的是人品!”各位导师,这些观点有道理么?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最让人讨厌的十种导师,该列举了如下十种不受欢迎的导师“光当老板,尽做监工,漠不关心,呵护过紧,批评不停,处事不公,用心不专,治学不实,逐末忘本,快速扩张”。一个研三的学生说:“临近毕业,感觉多年的媳妇总算要熬成婆了,回想以往的点点滴滴,不免心生感慨。当年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我就找了现在的导师(说是导师,其实更像是每天逼我们干活的包工头),我们导师的履历看着很炫,这就是我当年脑子进水找他的根本原因。他对本科生特别好,那真叫一个笑容可掬啊,目的就是让你报他的研究生,确定选定导师之后,态度180度大转变啊!”另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说:“我现在马上毕业了,对于我硕士的三年,我只有一句话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很多学生都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我真的很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呼,因为我认为学生和导师之间不简单的是“你给干活,他给劳务费这么简单。真心的问问大家怎么看待自己的导师,看待导师对自己三年的作用。最近,《中国青年报》新闻调查就有一个报道:老板带研究生,公司化运营成趋势。说现在研究生导师带大量的研究生,有点开公司的样子,光做老板、尽做监工。有一个快要毕业的研究生发出了如下呐喊:导师给了我一个人生大大的缺憾。他说:“导师是一个奇葩,没有给我提供实验条件;没有idea,给我安排了很多活,不及时给我改稿件,已经被退稿两次,现在不能毕业”。有研究生感叹“老师,谢谢您三年前收我为徒,这是我三年中做的唯一欠考虑的事”。不过,有些导师也可能也有一样的回答“这是我三年中做的唯一欠考虑的事”。 

  的确,我们导师对研究生也是有颇多看法,导师们最怕遇到“有怪僻、学习能力太差、面对困难容易放弃、出工不处力、打电话不接”的学生。导师们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大不如前,很难带。”但是反过来想一下,研究生对导师也有这样的评价“水平太差,大不如前”。这就是一种互相诋毁和埋怨了,从而引发诸多师生矛盾,甚至出现极端的矛盾。比如,今年5月,某名校的毕业研究生跳楼自杀,留下五千字遗书。有媒体惊呼“这是导师故意为难?还是心里太脆弱?”让我们看看这位自杀研究生的部分遗言,“这里又不得不说你的为人了,势力,爱面子,目光短浅缺乏大局观。如果说每个实验室都深深打上导师的印记的话,我想最深的就是他的为人处事方式了!你势利,留给学生的恐怕也就是学会势利,见风使舵了。你又为什么给研三研二8个人每人打5000科研津贴,又让取了交给你;今天答辩。你没有为我说一句话,还在下面继续对我指摘。哈哈,老师,你说你像什么,这都什么时候了,指责自己的学生,你很有成就感么?带学生方面,每个老师都有不足,有能力也有精力方面的不足,但是有的老师愿意承认这一点,并创造出合理的组织和开会方式来应对它。你不同,你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采用合理的方式应对它,有的只是苛刻和近乎发疯的暴躁。你的学生不照样跟别的学生一样造假吗,不一样建个复杂模型忽悠人”(注:上述摘录信息来源于网络,虚实待考)。这全是学生对导师“不严不实”问题的控诉。我想,这些相近的问题可能我们在座的导师也存在。是不是有导师已经坐不住了?嗯,无则加勉,见不贤而自省! 

  最近菲尔兹奖、沃尔夫奖获得者、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表示,中国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他说的是本科教育实际上说的也是导师,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倒退二十年。他说了三个怪现象:一是名教授不带本科生,二是名教授没有时间安心做学问,三是一个教室带30个甚至更多研究生。这就是“不严不实”要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些怪现象,其实导师们也有很多难处,比如非学术问题太多,疲于奔命,难于安下心来做学问和指导学生;还有就是出色的研究生不多,好学生出国或选择一流高校和一流研究所,只好多招一些学生来多中选优。 

  那怎么做一个好研究生导师呢?要做好研究生导师,必须破除“不严不实”。要做研究生眼中的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者。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注重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正确认识与解决代沟问题。要加强责任意识、履行导师职责,严把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关;要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按照朱锦刚才说的,就是好好做人做事做学问。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把他给学生写的信编成了一本书,叫“导师与研究生的对话”,书中摘录了50封信,其中有一封信说的是“导师和研究生两代人的友谊”。我觉得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是对等的,要有友谊,不能尽是上下级关系,或者友谊要多于上下级的关系,就很容易把师生矛盾问题解决掉。导师与学生是什么关系?其实最后会发现,那就是“今天的你,就是昨天的我;而今天的我,就是明天的你”。想想自己上研究生的时候,与眼前的研究生有什么相似之处?想想眼前的研究生,未来一定有人会成为像自己一样的导师,或者甚至超越自己。再者,与其说导师培养了学生,还不如说学生也培养了导师。导师的未来,其实是寄托在学生身上,因此导师哪里有理由不用心不尽力去培养自己带的研究生呢?导师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厉害的人物,就不可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厉害的导师。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