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文化 > 创新论坛
扬帆起航,乘势前行——在科技发展部与材料所共同成长的这几年
作者:科技发展部 王丽雅,日期:2009-09-24

  材料所五岁了。幸运的我成为材料所大家庭中的一员,亲历了材料所的成长、进步、发展。为迎接国庆60周年活动,所内在进行所史回顾征文,我也凑个热闹,谈谈这几年在材料所的所见所闻。

   2006年那个火热的夏天,我幸运的得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垂青,走出校门便直接迈进了火炬大厦(企业厂房)——材料所曾经租驻过的地方。作为宁波人,在找工作前我从未听说过宁波有个中科院的研究所,甚至从未想过有一天中科院的研究所会落户我的家乡。片刻的喜悦过后,我发现火炬大厦的条件有点出乎意料,所有的部门领导和助理们,七八个研究员,十几个助理研究生分别挤在一间间大办公室里,仅有的两个会议室经常被充分利用,中午和同事们顶着大太阳到临时搭伙的明昕微电子公司食堂吃饭。

 

  火热的2006,我们扬帆起航 

  我被分到了科技发展部,综合办的小范递给我一张A4纸大小的通讯录,从所领导到管理部门、从研究员到助理,一共就这么一页。不仅是人少,很快我就能轻易熟记材料所正承担的10来个项目,少得可怜的经费,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所谓白手起家,应该就是如此吧。“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如果不能尽快在国家项目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所在整个十一五都会无立足之地”,这是崔平所长经常在所内各种场合、各个会议上讲的话。虽然当时我还没有太深刻的体会,但也能从话语间深深感受到所领导对整个研究所科研工作开展的急切与焦虑的心情。那年10月,科技发展部的业务工作没有起色,日常工作也不尽如人意,所领导反复给我们开会,从白天开到晚上,帮我们理清工作思路,哪些工作是重点,哪些工作可以弱化,部门如何分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归根到底就是科技发展部怎么样出谋划策,服务科研,提高全所争取科研任务的能力,让新生的材料所在激烈的竞争中扬帆起航。但起航谈何容易,这一年运作的浙江省材料科技创新平台以失败告终,申报的863计划专题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覆没,唯一庆幸的是作为牵头单位之一组织省部会商的纺织方面科技支撑项目获得了省里的初步认可,材料所开始运作大项目了。

 

  忙碌的2007,材料所揭牌了

    2007年全所行动起来做的大事很多,每个材料所的人都很忙碌,还记得年底总结的时候我用“五颗心”来形容这一年。“把握工作重心,尽力做好重点工作”,重点工作就是争取竞争性项目资源,这一年国家项目的争取成功打破了鸭蛋,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小范围取得突破。特别是科技支撑计划的成功组织,虽然我资浅力微,未能直接参与这个项目从开始策划、与其他单位沟通协作共同组织申报,撰写项目建议书,说动厅领导、省领导从众多高质量的备选项目中选中作为浙江省当年头号项目推荐申报省部会商的科技支撑计划,申报可行性报告,项目任务书、经费预算等这一系列时间紧任务重的过程,但也能在工作接触中亲身感受到科技发展部领导的工作难度和项目负责人顾群研究员的艰辛,到处赶场子,连续的熬夜整材料,可以用近乎崩溃来形容。“耐心加细心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质量体系建设和保密认证开始全面启动,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和负责质量的同事讨论质量体系建设在我们这样的科研单位怎么做,怎么把质量体系建设与通常的科研管理结合起来,体系建设推进很难,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保密工作就更加的繁琐和复杂,我常常佩服做保密相关科研工作的同事,居然能把那一条条、一件件给不折不扣的执行下来。但作为国家的研究所,我们不为保家卫国做科研,尽一份力,谁来做,也许这种坚定信念就是支持他们把复杂程序坚持下来的动力吧。“用心完成突击工作”,从红五月风风火火的搬入新园区,到下半年紧锣密鼓的单项验收,10月的预验收,11月的正式通过验收,覆盖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碑牌上的红绸徐徐揭开,大家振臂高呼“我们揭牌了”,材料所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研究所的工作重心也正式转入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发展部的任务更重了,需要我们用“恒心”和毅力继续奋斗。

   2008年是特殊的,从年初的雪灾“我们回不去了”,到5月的汶川大地震全国动员感人的救灾场景,再到奥运会开幕式上千缶齐鸣的震撼场面,悲喜之间都让人难以忘怀。而我经历了十月怀胎的磨难,体验了初为人母的喜悦,收获了自家的小宠物,我们的材料所在正式揭牌运行的第一年,不负众望的在一些项目争取和平台建设中崭露头角。

 

  小丰收的2008,辛劳迎来收获 

  沈宝龙研究员成为宁波市本地申报获批的第一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还获得了863计划课题等支持。这一系列的风光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我记得杰青答辩前每一位候选人要写一页纸的情况介绍表,就为了这一张表,沈老师特地把我叫过去,一字一句反复念了好几遍,一切都不容有失。因为多年在日本工作,他中文打字很慢,在材料所的科研工作又刚起步,招人、买设备、申报项目事情很多,帮忙的人很少,为了抢时间,按时上报各类项目的申请书,沈老师和他的助手们经常写材料到天亮,回去洗个脸,又赶过来开始新的一天,每报一次材料都可以用脱一层皮来形容。为了扩大材料所磁性材料领域的影响力,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他出差很频繁,做空中飞人的机会很多,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到北京出差,因为飞机故障,我们在机场从傍晚等到凌晨两点,飞到北京已几乎天亮。偶尔出差的我都能赶上这等待的无奈,可以想象经常出差的领导和研究员们有多辛苦。

  08年底浙江省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终于通过专家认证,正式获批挂牌。平台建设是科研单位整体实力的体现,经过几年的建设,材料所在很多领域已初具规模,特别是磁性材料与先进装备领域尤为突出,作为突破口,从07年开始策划运作申报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到08年底的正式获批,从一开始拿着本子到省里汇报被搁置桌角,到逐步认可我们这个新单位有人、有条件引领、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一路走来申请书不知道改了多少稿,材料所的实力也在一步一个台阶的上升。

  这一年的科研工作总结,曾这样写道: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863目标导向类课题、中科院创新团队、中科院重大装备研制等一批代表性项目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省市各类重大重点项目数量的稳步提升,标志着研究所科研工作已经逐步迈入国家队的行列。

   2009年,科技发展部的队伍已壮大到七个人,分工逐渐明确,我也告别了“百事贴”的状态。在快节奏的工作中,转眼之间十一五即将结束,材料所的二期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已经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动员预研活动已如火如荼的开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的所(院)正在书写着崭新的篇章。

 

  希望的2009,共同畅想十二五 

  回顾过去的这几年,我很期待十二五末期的时候,再来盘点我们院有多少国家重大项目牵头组织并承担,有多少研究方向或是项目实施取得有显示度的突破性进展,有多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真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